往南走
在气候变化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南极正吸引着中国的战略关注。自1983年以来,中国是1959年国际南极条约的成员。该国际条约将南极洲定义为科学保护区,并禁止在该大陆上进行任何军事活动。南极条约).唯一的采掘活动是为科学目的而进行的。超过13个国家在该大陆上有科学基地的代表。该条约将在2048年重新谈判。这个期限已经造成了新的国际紧张局势。
然而,在南极,中国的活动似乎正在加强,无论是在大陆上还是在海洋上(Craig Hooper,"新的极地战略必须关注中国向南极洲的长征", 福布斯》杂志, 2021/01/10).
这种日益增长的活动发生在一个完全被冰雪覆盖的大陆上,以及一个气候变化迅速改变的冰川海洋(Julie Brigham-Grette, Andrea Dutton, "南极洲将在2060年达到气候转折点,如果不迅速减少排放,将会出现灾难性的融化。", The Conversation,2021年5月17日)。
与此同时,中国的矿产和生物需求不断增长。因此,现在是时候了解北京对南极的战略设计了。我们会不会看到类似于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Jean-Michel Valantin, (Jean-Michel Valantin, "走向美中战争?(1)和(2)。北极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 The Red Team Analysis Society,2019年9月16日)?
识别中国在南极越来越多的存在
安装Go板
事实上,从1985年到现在,中国在南极洲的存在是相当小的。例如,中国只有四个小型基地,这些基地总共只能容纳180名工人。相比之下,美国有22个南极基地,常年接待1400名工人,智利的11个基地有450名工人和研究人员(Craig Hooper,"凭借新的装备和基地,中国开始在北极地区发挥主导作用", 福布斯》杂志, 2020/12/23).
然而,自2014年以来,中国在该大陆和南极洋的活动有了显著增加。
- 新太空竞赛 (1) - 金砖五国与太空采矿
- 美国核复兴所需的铀:满足前所未有的需求 (1)
- 突尼斯 ESFSI 早期预警系统和指标高级培训第五年
- 迈向美国核复兴?
- 战争中的人工智能 (3) - 中东的超级战争
- 战争中的人工智能(2)--为中美战争做准备?
- 尼日尔:法国核能未来的新威胁?
中国正在通过建造可能在2022年开放的第五个基地,加强其存在。它还建造了一条永久性跑道,这将在新基地和中国大陆之间建立一条直线。长城基地的扩建正在进行中,而一家中国公司正在中山站附近建造一条跑道,这两个基地都是中国首批基地的一部分。自2010年以来,中国当局正在其不同的南极洲持有地安装卫星通信和遥测设备(Craig Hooper, "With new Gear..." , ibid)。
同时,中国的 "雪龙 "号破冰船为中山站提供补给。自2013年以来,雪龙号("雪龙 "号)也做了许多北极之旅。此外,自2019年以来,另一艘破冰船 "雪龙2号 "已开始在北极和南极航行("雪龙2号船", 维基百科).
2020年,北京还要求中国对昆仑地区周围20.000平方公里的地区拥有主权。这相当于建立一个空中和空间主权区。这个区域将在美国的阿蒙森基地和澳大利亚未来的戴维斯基地之间造成领土不连续(Craig Hooper, "新极地战略...", 同上)。
极端捕鱼
在同样的动态下,自2015年以来,江苏深蓝远洋渔业公司一直在建造两艘现代巨型磷虾捕捞船。第一艘 "神岚 "号已于2020年5月下水。这艘船和即将下水的双胞胎,以及其他四艘已经存在的中国磷虾捕捞船,使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磷虾捕捞国(Mark Godfrey,"炫目的新船引领中国进军南极磷虾渔业", 海洋食品源,2020年6月19日)。
磷虾是一种微小的甲壳类动物,生活在非常大的群体中。一立方米的海水可能包含多达20.000个个体。磷虾是南极地区整个海洋生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生活的基础。根据南极条约,每年只能收获620.000公吨磷虾(Godfrey,同上)。
由于磷虾的卫生质量,中国对磷虾肉和油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而在深蓝1号和2号的基础上,目前又有两到三艘中国的磷虾捕捞船正在建造或绘制。这意味着,中国的总可捕量限制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很可能随着2048年,即目前《南极条约》时限的临近而增加。
用于南极的卫星
在地面上,中国在南极洲安装了其北斗系统。北斗,中国的GPS,是一个基于空间的双重技术,即民用和军用技术系统,用于空中、太空和海上导航。因此,它也能够监测和支持空中和太空武器系统。2010年,北京在长城站和中山站安装了北斗系统,2013年,在偏远的穹窿山昆仑站安装了北斗系统(Peter Wood, Alex Stone, Taylor E. Lee, "中国的空间地面段,构建空间大国的柱石", 蓝路实验室为美国空军大学中国航空航天研究所提供的报告,2021年3月1日)。
北斗也将成为2022年中国第五站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Anne-Mary Brady, "中国和俄罗斯在南极洲推动GPS的竞争", 澳大利亚人》杂志,2018年9月6日)。
澳大利亚的空中观测在泰山站也有天线系统(Jackson Gothe-Snape "中国在南极洲不受约束",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2019年4月12日)。根据Eric Chol的说法,这些天线可能是用于跟踪卫星发射的红外装置(Eric Chol, 佩金中秋节到了, 2019).
高地:战略,战略
破冰者
有趣的是,中国在南极洲的不同安装方式密切提醒着它的北极、海产通道和空间战略。
事实上,就像在北极一样,中国海军在南极洋学习使用其雪龙号和雪龙2号破冰船。2014年 "雪龙 "号遇到的航行困难只不过是其船员学习曲线上的步骤。这种航行经验对于确保南极站和中国大陆之间的定期或永久联系将是非常重要的("南极救援:中国破冰船 "雪龙号 "陷于冰中"", BBC新闻,2014年1月4日)。
与 "一带一路 "倡议相衔接
北斗系统的安装与北极、太空和 "一带一路 "战略是一致的(Turu Tsunashima, " ")。中国北斗让美国GPS黯然失色", 日经亚洲,2020年11月25日)。事实上,北斗系统站已经系统地安装在 "一带一路 "的成员国中。瑞典和挪威也是如此,尽管它们不是 "一带一路 "倡议(B&R)的正式成员(Wood, Stone and Taylor, ibid)。
然而,这两个国家位于俄罗斯北海航线的欧洲端,该航线从巴伦支海和挪威海岸的白令海峡延伸到大西洋。因此,安装北斗系统对越来越多的使用北海航线/"极地丝绸之路 "的中国船只是相当有帮助的。
气候变化对北冰洋的变暖影响是这条航线开通的基本条件。另外,随着中国货船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这条航线,北京将其变成了 "极地丝绸之路",也就是B&R的北极段(Jean-Michel Valantin, "西方国家正在失去变暖的北极?", The Red Team Analysis Society,2020年12月7日)。
寒冷中的粮食安全
人们还必须注意到,北京对南极感兴趣的驱动力似乎与其他地区相同,即获取资源、加强粮食安全和提高地理影响力。例如,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通过其(过度)捕鱼能力和层面显示出来(Jean-Michel Valantin,"中国的捕鱼船队、影响力和饥饿战争", The Red Team Analysis Society2021年4月20日)。这艘新的磷虾捕鱼船和它即将到来的双胞胎是中国庞大的远洋渔船队的一部分。
这支舰队的目的是使其 "小队 "的船只处于主导地位。这样做,他们可以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他们从中国南海到几内亚湾和玻利维亚经济专属区都是如此(Valantin,同上)。
看起来,北京也正与俄罗斯一起,越来越积极地质疑和阻止南极条约的补充条款。例如,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两个国家都系统地拒绝确认三个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因此。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有关地区仍然有可能对渔业开发开放(Alvaro Etchegaray,"中国")。中国在南极洲的成长之云", 凌霄阁,2020年11月3日)。
因此,在南极,"深蓝 "号开始了它的活动,而中国公司则宣布他们打算每年捕捞两到三百万吨的磷虾。这就是说,比南极条约所允许的总量大得多(Mark Godfrey,同上)。
因此,中国在南极增加存在的方式和方法可能是 "中原 "大战略的其他不同部分的延伸和转述。
中国在南极的需求 "的推测
因此,北京正在增加其在南极的陆地和海洋存在。在同样的动态中,它使确定南极大陆国际地位的规范受到压力(Alexander B. Gray, "中国的下一个地缘政治目标:主宰南极洲", 国家利益,2021年3月20日)。而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其他地方相同。中国政府和公司必须找到资源来满足推动中国增长的巨大需求。
建设基地,发展超现代的空间基础设施,以及提高海洋能力,都需要一种独特的激励措施。这个激励因素就是中国的 "需求力量"。我们指的是推动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 "中国王国 "的经济和物质发展的巨大需求。
在20世纪80年代,一个由3亿人组成的新兴的中国中产阶级开始发现消费主义。与此同时,数以亿计的其他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和饥饿的魔掌(Jean-Michel Valantin, "中国和新丝绸之路,从油井到月球......以及其他地方", The Red Team Analysis Society,2015年7月6日)。
因此,中国的 "需求的力量 "是对不同种类的资源和产品的巨大和永久的需求。这些都是满足一个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消费主义和非常快速的城市化三重循环的巨大国家的基本和发展需求所必需的(Loretta Napoleoni, 计量经济学, 2011).
在一个变暖的星球上占据制高点
破坏稳定
如同在北极一样,中国在南极的存在得到加强的背景是全球对一个正在变暖的星球上的矿产、能源和生物资源的竞争。事实上,变暖的北极和南极是极端的环境,由于气候变化,正在经历深刻和快速的改变。
与北极相反,南极之所以变暖是因为海洋,而不是因为大气变暖。这个过程正在破坏大规模大陆冰川的稳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热波动可能会对全球海洋水平产生可怕的后果(Alexandra Witze,"南极洲东部的失冰速度比人们想象的要快", 自然界, 2018年12月10日,Sarah Sloat,"南极冰川内的一个巨大空洞蕴藏着危险的威胁 ", 反义词日报,2019年2月1日和Chelsea Gohd," 气候变化使世界变暖,超过三分之一的南极冰架可能崩溃 ", 空间网,2021年4月11日)。
这些改变已经开始为 "地质勘探 "打开大块的地面。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格陵兰。中国公司也试图开发格陵兰岛的新的无冰地(Jean-Michel Valantin"北极中国。在变暖的北极地区走向新的石油战争?“, The Red Team Analysis Society,2021年9月14日和Mark O'Neill,"中国的投票损害了中国的稀土计划", Ejinsight2021年4月15日)。
比赛开始了
换句话说,中国在南极的发展将巨大的中国 "需求的力量 "投射到整个冰原大陆及其海洋。
因此,中国安装了基础设施,允许在南极 "进口 "越来越多的能力。同时,对资源的需求将变得更加重要。而从战略角度来看,南极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我们现在必须探讨中国的南极战略在印度-太平洋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地缘政治后果。